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参加会议

参加会议

实验室成员参加第六届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国际会议

202347-49日,第六届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国际会议上海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协办,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教授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孟光任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张文明任大会秘书。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院士、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等8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辰教授,副主任都琳教授、张凯教授,以及侯秀慧、邹海林、李永波等20余位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8-9日,实验室博士生妙宇辰、江锋,研究生杨帆、何林丰和安康宁分别在各分会场作了英文报告。在报告中,各位同学向各会场专家和学者介绍了实验室近年来在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并与参会学者展开了交流讨论,获益良多。

    8日下午,实验室硕士三年级研究生杨帆进行了题为“Research on the fault type diagnosis method of rolling bearing based on Spiking Neural Network”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杨帆同学先介绍了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其所研究的脉冲神经网络在滚动轴承故障检测方面的应用,最后给出了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框架,并与参会学者就所研究内容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9日上午,实验室博士妙宇辰进行了题为“A microscopic understanding of Hill functions and directed differentiation in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细胞如何产生分化的问题,介绍了关于细胞网络调控细胞定向演化机制的研究,展示了课题组在随机动力学方向的最新进展,报告引起了参会学者的广泛兴趣和讨论。


        9日上午,实验室博士江锋进行了题为“Regularized least absolute deviation-based sparse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al systems”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从鲁棒学习和高维空间维度灾难视角,给出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并从实际问题角度给出三个误差度量指标,并以经典的范德波模型、洛伦茨模型和逻辑斯蒂映射模型为例,对其加入一个离群值,数值实验验证了研究方法和误差度量指标的有效性。最后,结论表明存在离群值时基于度量的稀疏学习仍然是有效的,同时给出了几个基于交替方向迭代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9日上午,实验室研究生何林丰进行了题为“Coupling dynamic analysis of large flexible spacecraft under harmonic excita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超大型航天器在轨运行中的动力学问题,介绍了研究超大型航天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展示了航天器可能受谐波激励产生较大影响的条件,并给出该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

9日上午,实验室研究生安康宁进行了题为Epilepsy transition and propagation in a minimal population-type model coupled with astrocyte”的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癫痫病、胶质细胞及神经网络建模;然后,引入新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网络模型;在新的神经元模型Epileptor-2下,研究并讨论外部刺激引发癫痫产生的具体机制以及胶质细胞诱导身体内部产生癫痫的具体原因。报告展示了我们团队在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癫痫机制中的最新进展,引发了参会专家学者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此次会议,参会成员在听取各类学术汇报的过程中增长了学识,开阔了视野;经过与各会场专家和学者的交流,加深了对所研究领域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与同行的深入讨论和交流,扩大了团队的学术影响力。